聚焦新材料丨天通股份組織召開鈮酸鋰晶體光通訊應用高端論壇
5月7日下午,由天通股份組織的鈮酸鋰晶體光通訊應用高端論壇在徐州順利召開,活動邀請到了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寧波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多家高校的教授專家,以及新硅聚合、光庫科技、長旭科技、鈮奧光電等行業專家出席并作精彩報告,共同探討鈮酸鋰晶體發展的關鍵核心挑戰,聚焦產業鏈一體化戰略,為新材料領域“產-學-研”搭建溝通橋梁,提供理論指引和經驗借鑒。
“秋收冬藏,到了夏天萬物旺盛,從產業和投資的角度,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季節。”清華大學教授潘峰在會上致辭。“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把材料技術和信息技術當作非常重要的領域,把它作為一個國家戰略型新興產業的新的增長點,從第一代半導體有了計算機,到第二代半導體的通訊技術,到第三代半導體高功率電力電子,其實最核心的點就是服務于大家的生活。鈮酸鋰晶體有著非常豐富的性能和應用領域,走到現在,不管是天通還是整個產業要如何發展,希望今天大家能夠共同研討,一起把這次論壇做好。”
活動現場,天通股份董事長鄭曉彬向全國各地趕來參與論壇的嘉賓和同仁表示感謝,他談到,天通從材料起家,到后來的晶體材料,從藍寶石晶體材料再延伸到壓電晶體材料,一直已來都是我們重點布局的方向。得益于企業從2010年開始布局晶體材料積累的工藝、團隊和設備的基礎,在鈮酸鋰國產化較低,光通訊應用剛起步的背景,天通仍然走在市場前沿,希望再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在鈮酸鋰晶體材料產業能夠從國內走到國際,成功打入主流市場。今天的論壇,也是旨在為廣大同行以及投資者拓展認知和理解,對鈮酸鋰在光通訊領域的應用作一次交流講解,為建立產業生態作一次深刻的探討和嘗試。
會上,天通凱巨總經理徐秋峰作題為《鈮酸鋰晶體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進展》的發言,他表示,鈮酸鋰晶體具有優異的電光效應和非線性光學效應,可制作光調制器,光開關等器件在光通信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信息傳輸需求越來越高,網絡帶寬性能成為瓶頸,基于薄膜鈮酸鋰的調制芯片及器件具有大帶寬、低損耗等優勢,是最佳解決方案。目前,天通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平臺優勢,已經掌握了鈮酸鋰晶體材料制備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了“卡脖子”技術,實現了國產化替代,并在徐州建立了鈮酸鋰晶片的重大產業項目基地,快速搶占產業鏈的上游重要位置,為實現中國光通信產業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作出積極貢獻。